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现在的观山湖区,交通路网日益完善。对内,多条线路已经实现与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清镇市、乌当区、贵安新区等周边区的对接;对外,贵阳北站及其配套路网的建设完成,让观山湖区成为联系省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
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为村民送去方便的同时也带去了致富希望。
随着城市路网的日趋完善,完善农村交通的步伐也逐渐加快,从土路、砂石路到水泥路、沥青路,从之前的交通闭塞到如今农村路网四通八达,观山湖区的农村已经今非昔比。
驾车行驶在观山湖区乡村里,一条条公路网仿佛飘扬的缎带,装点着充满希望的五色土地,支撑起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新希望,为这座热潮涌动的新城增添了勃勃生机。
泥巴路变成沥青路 织密农村公路“交通网”
提到农村公路,观山湖区朱昌镇茶饭村村民朱世祥感慨良多:“多少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只要一场雨,村里人出行的山路就会被山洪冲成沟沟洼洼,平常外出,我们只能靠步行。因为交通不便,村子几十年来都没什么变化,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现在路修好了,山村也变了模样,大马路贯穿整个茶饭村,并直通周边长冲、窦官、青龙三个村,开车到朱昌镇只要五分钟,村里人挣钱的机会多了,外出打工的人陆续返乡,我们都能感受到村里重新有了生机、有了活力!”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成为观山湖区乡村发展的“毛细血管”。朱昌镇党政办供图
茶饭村面积5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组,共586户1687人,因紧邻百花湖一级水源保护区,村子只能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但由于地处坡地、浇灌困难,导致耕种条件十分恶劣,许多土地都变成了荒土。
“改变是从2017年开始的,村里在推进‘8+1’和‘组组通’公路建设的同时,还修建了一条贯通整个茶饭村可耕种土地的4公里‘产业路’,茶饭村的地理优势开始凸显。”茶饭村村委会主任熊顺江说,“前靠镇中心,后倚百花湖,道路的修通激活了茶饭村的发展动脉。以此为契机,在道路两旁尝试耕种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取水、运输不再受坡度的限制,荒土开始变为田地。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还引进了一家实业公司,带领村民们沿‘产业路’种果树,实施城乡‘三变’改革,沿路建起了400亩的果蔬基地,参与种植的有300多户760余名村民,让村民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实现规模化种植。”
“要想富,先修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大潮中,观山湖区农村公路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区共有农村公路270.022公里,其中县道49.107公里、乡道75.526公里、村道145.389公里,道路宽幅6.5米居多,多为混凝土路面,乡村客运通达率和道路硬化率达100%。
截至目前,观山湖区已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一条路盘活一个村 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一条路可以改变一个村庄,一条路能够带动一项产业,一条路也能致富一方百姓。
走进百花湖镇温水村现代高效茶叶基地,基地负责人唐瑶说:“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百花湖镇全力打造现代高效产业基地项目,温水村作为茶叶基地的核心区,茶叶规划种植面积为5000亩,现已达3000余亩。以前没路的时候,公司自己挖一条小路,全靠人工运送茶苗、肥料等物资,运送一批茶苗需要20多个年轻劳动力,耗时长、成本高。”
观山湖区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
据了解,温水村是观山湖区两个低收入村之一,过去仅有一条泥泞小路,车子无法进入,村民外出困难。2017年9月,温水村修通总长为10.05公里的通组路,连通全村10个组,成为贯穿温水村整个茶园的主干道。今年,总长为18.6公里的产业路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中,交通网络骨架基本形成。
路通了,项目进程迅速加快,建设和运输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现在运送茶苗仅需2个劳动力、一辆皮卡车便可完成。我们已经完成了4500亩茶苗种植,覆盖温水、哪嘎、杨庄等村,并通过采用‘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村合作社,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唐瑶说,截至目前,共兑现项目区入股保底收益约103万元,年户均增收4200元;带动群众务工1.34万人次,发放务工收益134万余元,带动建档立卡户74户80人务工,共发放务工工资约31万元,建档立卡户人均务工增收约3900元。
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的农村路网连通了县、乡(镇)、村,百花湖镇的万亩茶园只是观山湖区打通农村交通“毛细血管”、振兴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们不仅要修缩短城乡通行时间、方便群众出行的幸福路,更要修带动产业发展的兴业路。”观山湖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张磊说,立足规划区域发展现状,观山湖区开始修建旅游公路环线路网,由主线、联络线、百花湖环线以及慢行系统四部分构成,路线途经朱昌镇、百花湖镇2个镇,总里程约132.61公里,总投资估算约57.09亿元。旅游公路环线项目将覆盖百花湖风景名胜区、九龙山景区、盘龙洞景区等3个景区,萝卜村、云归村、盘龙洞村、谷腊村、温水村等5个富美乡村以及1个田园综合体(百花田园综合体),将成为观山湖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
养管共建新格局 实现城乡发展新跨越
村民投工投劳参与组组通公路建设。
出生在观山湖区大关村的汤应喜对昔日当地交通的落后状况记忆犹新:“十多年前的大关村是个‘地无三尺平’的贫困村,交通的不便导致了村里的闭塞,往往得步行一个多小时,再坐郊区车到城里,进一次城起码要四五个小时。”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如今大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美食街,“现在驱车行驶在新建好的农村公路上,道路干净平整,照明、排污沟、排水系统等也经过了大改造。我开了一家餐饮店,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生活很幸福。”
“三分建、七分养”,在建好农村公路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管好、护好和运营好。“近年来,观山湖区认真组织实施全区农村公路新、改、扩建及大修工作,以及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建项目。”张磊说,目前,观山湖区正在推进朱昌1.88公里贾鱼桥和0.905公里高寨码头至化高路新建工作;已完成金华镇10公里公路大修工作;完成百花湖镇云归村1公里、毛栗村1.5公里的道路大修工作;完成百花环东湖公路,下麦至杨庄、清镇至麦格、云归至百花、金华至小箐等农村公路的临湖、临崖、急弯等危险路段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8公里,增设道路安全警示牌、广角镜、减速带等设施100余块。
在农村客运方面,自2014年以来,陆续开通了观郊1路、2路、3路等共计12条班线,现有客车44辆,完成了观山湖区村村通客运的小康目标任务。今年8月,又新增“世纪城公交微循环”线路,解决区域学生出行问题。截至目前,市公交集团在观山湖区已投入74条公交线路、824台公交车,全面推进全区公交城乡一体化建设。
如今,观山湖区农村道路四季畅通、风雨无阻。眼下的农村公路,不仅成为连接城乡的快速干道,沿途美丽的风景,更为乡村发展增加了一抹亮色。张磊说:“通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需要着力提升交通出行品质,持续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的发展动脉,才能让公路给百姓带来幸福和财富。”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