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配合抚州市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促进城市科学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文明程度,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的承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推进品质新东乡建设步伐,自去年10月份起,东乡区委、区政府、发动全区各单位协同共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市环境大整治。交通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东乡区公安局交警大队立足本职,充分发力,以城区交通秩序整治为抓手,以整治车辆乱停乱放为重点,疏导“堵点”,治理“乱点”,净化城区交通环境,因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城区的交通秩序存在哪些乱象,造成混乱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我区的交通秩序存在的乱象
近两年来,随着东乡经济社会发展城区交通流倍增,交通秩序乱象呈升级趋势,群众抱怨、网上吐槽。其乱象主要表现在“堵、难、乱、噪、炫”方面。道路堵,日常情况下城区以街心花园为中心四条大街短时间短距离堵塞汽车通行缓慢;上下班高峰和节假日时节发生较长距离交通拥堵尤为明显,同时延升到恒安东路(街心花园-老火车站)、恒安西路(街心花园-师范红绿灯)、龙山北路至延伸段(街心花园-未来城)、龙山南路至延伸段(街心花园-佛岭国际公园)以及汝河南路(德政街-世纪商城)、汝河北路(德政街-水务局)、金峰路(人民医院-雄岚大道)、正德路(爱家乐-环城南路)、环城南路(一中铁路桥红绿灯-老火车站)等次干道交通拥堵,道路拥堵面逐步呈扩展趋势。停车难,城区四条主大街有限的停车场和道路两侧的临时停车位常常爆满,驾车购物办事群众就近停车车位难寻;临近好又多超市、商业步行街、东信百货路口以及稍远的五星商业街、老城建局背街小巷道路两侧已成为临时停车点车满为患,部分临近住宅小区的街巷已成为家用车的长期停车点,临时停车已显困难;个别餐饮街区占道停车严重影响车辆行人通行困难。秩序乱,机动车强超抢会、越线加塞、不礼让斑马线,公交车、出租车在平交路口不有序通行占用右转弯车道;摩托车、特别是电动车不靠边行驶、逆行、甚至在机动车中穿行以及不遵守信号灯,还有近两年增长迅速的老年人骑行的电动三轮车速度缓慢、不在非机动车道行驶或靠边行驶、随意穿行主干道;行人不走斑马线、随意横穿道路、不遵守信号灯。声音噪,有些机动车驾驶人随意鸣号,尤其是发生短暂拥堵时多车鸣笛;一些大货车、大客车途经城区鸣放高分贝汽笛;夜间,大功率摩托车高油门飙车噪音扰民。灯光炫,驾驶人夜间路灯条件下长时间使用远光灯,更有甚者非法改装使用氙气灯,灯光刺眼炫目,影响对面驾驶人驾驶视线。凡此种种不但影响城市市容和文明,也影响通行效率更增加了安全隐患。下班时段城区四条大街和东西主干道、南北主干道均存在程度不同的交通拥堵。
二、造成混乱的原因
究其城区交通秩序“堵、难、乱、噪、炫”方面乱象的原因,除道路先天不足和交通流迅猛增加外,主要原因:一是商业区餐饮区等布局过度集中,形成了人车交通流的汇集点,从而造成了交通不畅发生拥堵。随着百姓经济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小车用户越来越多,道路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二是住宅区密度大空间狭小,私家车普遍长期占道停车。老中心城区住宅楼大多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前后,住户多且集中连片,大多没有停车区域,私家车迅猛增加无处停放。三是交通设施相对不足,人车混行影响通行效率。特别是人流较大的街心花园四条中心大街人流集中四周缺少行人过街的地下通道或天桥等便利设施。四是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较低。部分驾驶人各行其道意识、有序通行意识、遵守标示标牌意识、礼让意识淡薄,部分行人没有良好的城市交通习惯随意穿行,个别的甚至缺乏道路安全意识。五是交通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科技管控覆盖面低,少数量的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作用十分有限,特别是老城区还没有建起科技管控手段,紧缺有限的警力只能兼顾主要交通流的交汇点,漏管失控的点线较多。六是相关管理法规缺失。目前,日益增加的电动车其速度、功率已达到机动车的配置,尤其是新近出现的三轮、四轮电动车增加迅猛,如何管理尚缺乏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
在机动车迅猛增加和道路条件不可能有较大改善的情况下,治理城区交通秩序乱象,确保交通文明畅通安全,必须采取从规划建设、区域功能调整、设施建设完善、混乱区域整治、宣传教育处罚等方面实施综合治理措施。
(一)规划建设部门要充分考虑到道路交通和静态交通的承载力。就中心城区而言,街心花园至十字街、街心花园-老龙山宾馆、街心花园至三小红绿灯、街心花园-一中铁路桥以内区域不宜再规划建设大型商业区和较大规模住宅区,不再形成新的交通流集聚区;对中心城区已确定拆除的建筑区域停止新建任何建筑,改建为城区绿化区和停车场,以此扩展城市空间。
(二)要新建完善必备的道路交通设施,积极稳妥推进城区机动车停车收费管理工作。将以街心花园为中心四条大街实施硬隔离措施,将道路与人行道隔离;交通减少行人横穿道路和机动车越线对通行的影响。流量较大路段建设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适时监控随时调警指挥疏导。积极稳妥推进城区机动车停车收费管理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市场运作、协调发展”的原则,保证道路有序畅通,逐步形成以专业停车场为主、道路停车为辅的车辆停放格局。在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公共场地设置的临时停车场(点);城区小街小巷、开放式居民楼院临时停车点;经批准的经营性停车场所;服务性单位设置的停车场(点);采取“划定区域,限定时间,有偿服务”的管理方式,加强城区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停车位管理,理顺停车管理体制,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职责,充分挖掘停车泊位资源,促进车辆规范有序停放,进一步提高车辆流转率,切实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可规划建设街心花园路口地下行人通道,缓解人流对城区交通压力。
(三)严管路面行车秩序,强化影响交通区域和重点车辆集中整治。对占道经营整治,取缔道路两侧长期占道经营水果、蔬菜的摊点以及其他占道经营的现象。重点整治出租公司和公交公司,加大对其驾驶人教育管理力度,规范驾驶行为、文明驾驶。对乱停乱放影响通行的街道加大交警执法力度,依法处罚;对易发生堵点、乱点的平交路口、路段,加大高峰期交警指挥疏导;加大酒驾、无牌无证、飙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以及随意调头、违犯禁令、占道、鸣笛、远光灯、氙气灯等查处力度,引导管控电动车、自行车有序通行。
一是强化统一行动,严管路面行车秩序。交警大队根据辖区交通事故特点和交通违法查处量的关联分析,认真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狠抓城区重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不断提升道路交通管理能力。突出抓好不按规定让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按顺序通行、不按规定停车等扰乱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坚决查处酒驾、毒驾、超速、超员、疲劳驾驶、遮挡号牌等主观故意性强、严重影响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以“严管、重罚”改善城镇和旅游旺季重点景区道路交通秩序,努力形成“不敢违法”的声势氛围,促进群众守法意识养成。
二是强化大数据,治理堵点乱点。充分运用交通管理大数据,加强对交通流量、流向、违法、事故分析研判,精准安排警力和勤务,彻底排查治理城区道路秩序混乱、交通拥堵的点段,实行乱点、堵点排查治理责任制,把治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实施常态严管治理。通过视频监控自动抓拍和人工现场抓拍结合,加大对机动车“乱行车”“乱停车”和行人及非机动车乱走、乱穿等显见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是强化源头管理,狠抓事故预防。重点抓好主体责任单位的责任落实。联合交通、安监、旅游等部门深入辖区客运企业、旅游客运企业开展安全大检查工作,明确挂靠、个体私营和运输客运企业的主体责任。重点紧盯公路客运、旅游客运、校车、危化品运输车、“营转非”大客车等五类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督促提醒运输企业及时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把好预防事故的源头关。重点配合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落实“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对辖区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长下坡等危险路段以及近年来事故多发路段再逐一排查,对所有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治理制度,重大隐患不整改的,视同事故建议安监部门进行追责。
四是强化稳步推进,落实“双限”措施。坚持启用已有测速设备进行测速,在未设置测速设施的国省道主干线进一步完善“限速路条”制度,严格落实对全部机动车辆的降速措施;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同步开展货车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加大知了行动力度,落实对旅游客车、班线客车严格限载工作措施,加大客运车辆交通违法查处力度,强力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四)发动全区各单位,持续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发动全区各单位普遍开展文明交通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干部职工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学习培训,提升文明交通素养。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宣传,职能部门和各媒体持续开展安全交通文明交通宣传,开展“礼让斑马线”宣讲以及“平安行?你我他”活动,营造文明交通氛围。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动员机关干部职工、驾驶人学员、学生积极参与交通志愿活动,体验劝导宣传并常态化。公职人员交通违章实行抄告制度,通报单位落实教育警示责任;倡导交通高峰低碳出行和无车日活动,公职人员率先践行;倡导餐饮业门店等经营者履行维持门前停车秩序的义务提示劝导活动,共同维护交通秩序,为建设品质新东乡创造和谐、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