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三中院获悉,在过去一年,本市法院正在逐步探索限制“牟利性打假”。
市三中院民三庭庭长侯军表示,近年来,职业打假人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态势,而且主要关注显而易见的标签瑕疵、宣传用语等问题。在此情况下,如何确定其是否为生活消费而购买商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しā繁;�,实践中争议较大。
2017年,多位自然人在市三中院有多起消费者权益纠纷诉讼,其中一位在该院辖区基层法院内起诉达34起。针对这种现象,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开始对同一自然人对同种类产品多次、重复、大量诉讼的情况予以关注,结合其购买次数、行为方式、是否陷入错误认识等因素综合认定,逐步探索对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进行限制。
同时,法院也针对原告所主张欺诈行为的类型作出审判思路的区分。例如2017年,原告依据服装标签标示与实际检测值不符主张惩罚性赔偿的30件案件中,有10件获得支持,主张服装标签瑕疵案件的胜诉率低于平均值,“这体现了法官认识的转变,引导职业打假人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的初衷,更多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侯军说。
相关新闻
市消协去年为消费者挽回损失5604万元
北京市消协昨天公布了2017年消费者投诉情况,显示售后服务问题、虚假宣传问题等消费投诉所占比重上升较快。同时,消协也为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5604.72万元。
2017年,北京市消协及各区消协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8817件,投诉量同比上涨37.6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604.72万元。随着首都消费经济的蓬勃发展,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各类商品与服务消费不断创新,随之消费者对商品与服务消费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进一步提升,消费投诉总量呈现上升态势。
全年投诉中,涉及合同纠纷、商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虚假宣传问题等性质的投诉占据了消费者投诉的前列。与2016年投诉情况比较,合同纠纷、商品质量问题等传统投诉热点所占比重下降明显,售后服务问题、虚假宣传问题等性质消费投诉所占比重上升较快。其中,包括合同14797件,占30.31%;质量12427件,占25.46%;售后服务5585件,占11.44%。
在涉及商品类消费投诉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服装鞋帽类、房屋及建材类、交通工具类占据了消费者投诉的前5名,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数量在商品中高居首位,但是在投诉总数中下降幅度最大,比上一年下降4.1%,其他商品均没有太大变化。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