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模扩张”到“质效共生”,高速公路网正经历智慧升级、服务提质、绿色转型的时代变革。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以“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为目标,提升路网智能感知、决策、调度、服务能力,是推动智慧出行的重中之重。
作为山东省第一个环境保护示范化高速公路工程,济青高速中线济潍段(以下简称济潍高速)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聚焦运营价值,对感知能力、平台能力、终端服务能力进行重点建设,成功打造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公路。
拥抱数字 聚焦路网转型三重关
济潍高速是山东省“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公路网中“射三”线,全长161.86公里,设置隧道10座,桥隧比高达41%。复杂的建设环境,致使济潍高速在数智化建设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挑战。
📋信息传输,要克服复杂地形带来的信号衰减、信号阻挡等。济潍高速穿越鲁中山区,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易被山体、隧道壁等阻挡。需采用先进的信号增强技术,如设置信号中继站、优化基站布局等,确保信息稳定传输,避免数据孤岛,保障高速公路各系统的实时通信。
业务应用,要满足多样化的运维需求。高速公路涉及众多设施设备的运维管理,从道路设施到交通设备,都需要精准高效的业务应用支持。要建立智能化的运维管理系统,整合各类数据,实现对设施设备的互联互通、实时监测、故障告警等,提升运维效率和质量。
安全防控,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防护体系。一方面,要加强交通安全防控,通过智能检测系统、电子围栏等技术,实时监测道路状况,预防交通事故。另一方面,要注重网络安全,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保障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司乘人员和公路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技术筑基 构建智慧交通多面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打造“感知+决策+运维”的闭环体系,华为提供了智慧交通雷达感知方案,围绕感知能力、平台能力、终端服务能力进行重点建设。
感知能力,是打造路段全覆盖,全天24小时有效,能够应对不同气候条件的数字底座。济潍高速围绕MSE100融合感知引擎,联结ASN850远距高精度毫米波雷达、ASN820T隧道毫米波雷达、新一代视频摄像机,构建“探得广、判得清、轨迹连”的联动感知体系。
平台能力,是打造统一监管平台,并基于实践场景研发定制化应用,以实现态势评估、诱导管控、车道级动态限速、车道资源分配、路网交通流动态分配等。得益于此,济潍高速不仅能实时掌握道路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还能对交通流量进行精准预测和调控,为运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终端服务能力,是打通相关管理单位与行驶车辆之间的通信传输和数据链路,提供及时、可靠、稳定的通信途径和信息链路手段,实现智能化无人收费、实时路况提供、精准化故障告警等,构建人、车、路和谐共生的数字生态系统。
协同发展 解码济潍高速内在逻辑
实际上,济潍高速的实践充分揭示了零碳公路建设的核心逻辑——以感知体系为数字底座,支撑路网转型的“三面体”框架,最终形成生态与效益的双重跃升。
作为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济潍高速通过光伏发电、储能并网等技术实现运营期“净零”排放,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高度依赖智慧化手段。例如,隧道照明采用无级调光系统,需通过感知设备实时监测车流与光环境数据,才能实现亮度与色温的动态调节,在提升视觉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能耗。
在感知体系建设上,济潍高速在信息传输层构建“感知-传输”闭环,确保数据实时回传;在业务应用层,通过统一监管平台对复杂路网实现精准管控;在安全防护层,通过雷视融合技术实现车辆轨迹的连续跟踪与异常事件的准确感知,从而贯通感知体系的“信息传输、业务应用、安全防控”三重维度。
在此基础上,济潍高速的零碳运营通过智慧化手段实现能源流、信息流、交通流的深度耦合。例如,光伏发电系统与储能单元的协同,需依赖感知体系对用电负荷的实时预测;而碳排放量的精准核算,则基于数字孪生平台对全路网能耗的模拟推演。这种“感知-决策-优化”的闭环,推动路网向“自我感知、动态优化、持续进化”的生命体演进。
这一逻辑链条表明,零碳智慧公路的建设以感知体系为纽带,将路网转型的三重挑战转化为“可量化、可决策、可演进”的数字化能力,从而为交通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与碳中和达标提供了“系统性、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生态跃升 定义智慧高速新范式
济潍高速的数智化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样本——“济潍模式”证明,通过数字技术将能源流、信息流、交通流深度融合,能释放出巨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面向信息采集,济潍高速通过华为云Stack构建的交通智能体集成超万个感知终端,通过时空融合引擎将离散数据统一为“车道级”数字孪生模型,并基于OpenHarmony操作系统,实现隧道机电设备状态的高效采集与高稳定的数据传输。
面向动态感知,济潍高速基于雷视融合技术的全息隧道方案,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现隧道内全域交通运行态势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值得一提的是,全方位动态感知系统也已通过测试验证,并在山旺互通、青龙互通、乔官庄互通、马宋互通等4个互通区完成交付,为山东实现全境智慧高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向应急管控,济潍高速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够快速识别各类突发情况,如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一旦发生紧急事件,系统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现交通疏导、救援资源调配等操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模拟演练,不断优化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和顺畅。
面向收费通行,济潍高速引入先进的电子支付系统和智能识别技术,实现了车辆快速、准确地收费通行。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收费策略,根据不同时段、路段的交通流量合理调整收费标准,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数智化系统还能实时监测收费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收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司乘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地通行服务。
济潍高速的数智化实践标志着山东省高速公路迎来了全新阶段,随着车路协同系统的不断拓展,这条智慧走廊将逐步进化成“自我感知、动态优化、持续进化”的生命体。作为见证者、参与者、亲历者,华为也将在未来持续深耕智慧交通领域,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将“济潍模式”推广、复制,助力更多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化升级。(张扬)
(新媒体责编:zhangyang1125)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