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工作部署,紧盯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等节点,结合秋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特点,全力防范各类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洪雅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紧紧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农村面包车专项治理”、“百日安全专项行动”、“国省道路交通秩序整治”、“酒驾毒驾”违法行为整治等重点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措施,强势推进“秋风”行动顺利开展。
强化动员部署和督导检查。大队高度重视“秋风”行动,及时组织学习传达支队和县局“秋风”行动工作部署及要求,成立了由大队长朱云川任组长,其他副大队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秋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秋风”行动。在中秋和国庆旅游小长假等节假日期间市、县、大队各级领导多次深入各部门督导检查秋风行动开展和落实情况,要求全体民警队员提高思想认识,紧紧围绕当前重点工作任务,切实抓好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突出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宣传和警示教育工作,深化推进“秋风”行动。
狠抓隐患排查治理。一是常态化组织各秩序中队,联勤乡镇交管办对全县临水临崖、公路隧道、景区路段、县乡村道路等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进行全面摸排,特别对校园周边、农村道路交叉口无减速标牌标识的路段重点进行排查,并及时向县政府、县安监等部门报送,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整治。共排查上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80起,整治52处,安装波形护栏3.5km、球面镜26套、减速埂224米,增设警示标志34套。二是针对各辖区农村面包车、摩托车、电动三四轮车违法行为较突出的实际,认真分析调研,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及目标任务,消除路面安全隐患。三是结合“清零”工作要求,车管所每月对车辆和驾驶人违法信息进行梳理,由各秩序中队联勤县交通局、乡镇交管办等相关部门深入客运、货运、企业、乡镇等对大型客车、大型旅游客车、危化品运输车、重中型货车、校车、营转非大客车、农村面包车等六类重点车辆逾期仍未检验、未注销的情况进行仔细核查,消除源头安全隐患。共督促逾期未检面包车检验167台,强制报废205台,摩托车1794台。
强化路面交通秩序整治。大队通过认真分析本辖区无证、酒驾、超员、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特点,突出整治重点,科学部署勤务,针对违法行为发生的重点时间、地点和车辆人员,合理设置执勤卡点,严查各类严重交通违法。农村地区重点加大面包车、摩托车、农用车等重点车辆的查处力度,防止发生因“酒驾”造成群死群伤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整治行动中,大队灵活采取错时执勤、昼夜巡查、定点蹲守、分散设卡、交叉执法等方式,提高检查密度、频度和效率,确保午后、夜间、凌晨时段不失管、不失控。共查获面包车超员56起,超员50%以上34起,货车超限超载115起,改装改型46起,饮酒驾驶48起,醉酒驾驶9起,毒驾3起,无证驾驶119起,查获电动三四轮车104起,人力三轮加装动力装置59起,乱停乱放3333起,货车违规入城20起,行政拘留38人,刑事拘留9人,移送起诉33人,吊销驾驶证12人,限制申领驾驶证6人。
深化事故预防工作。为深刻吸取各地事故教训,全力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大队以“百日安全行动”为契机,组织各秩序中队、乡镇交管办再次对全县国省道、农村道路、景区道路等临水临涯、桥梁隧道、急弯陡坡、长下坡、易发团雾和事故等重点路段进行排查,形成书面材料汇总上报,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治。同时组织法制、事故、秩序等部门针对道路安全隐患、交通违法行为、事故易发多发等内容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判会议,列出重点风险防控点段,并绘制成重点风险防控示意图,加大对重点隐患路段的管控,联合相关部门增设警示提示标志标牌等设施,做到“早发现、早管控、早预防”。排查上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80起,整治52处。共发生交通事故起数585起,受伤347人,死亡5人,直接进损失19050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37.87%,死亡人数下降50%,受伤人数下降22.43%,直接经济损失上升5.01%。
拓宽安全宣传渠道。大队紧紧围绕“秋风”行动、毒驾整治、货车双超、农村面包车专项整治等行动,一是通过大队官方双微、LED、洪雅论坛、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提示,定期向“两客一危”、重中型货车等重点车辆和驾驶人推送逾期未检、达到报废年限、多项交通违法未处理等信息,强化宣传警示。二是组织民警深入客货运企业宣传、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展板、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通报“秋风”行动战果,曝光典型交通违法,积极高压严管态势。截止目前,共深入客货运企业宣传18次,深入学校开展宣传30次,深入驾校宣传2次,制作宣传展板16块,悬挂宣传标语10幅,发放宣传资料10000份;通过交警微博督促提示465辆重点车辆隐患及时“清零”。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