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坐在马桶上解决完问题,一按按钮,随着水流哗哗流走的便便,你想过它何去何从吗?别笑,这是个严肃的话题。
长沙城区日产约2184吨粪污,经过三级化粪处理后,产生沉淀物873.6吨,这些沉淀物的处理率不到60%�;痪浠八�,长沙平均每天524.16吨的便便沉淀物没有处理。目前,长沙市已经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日前,长沙市政府研究室对“城市粪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了《关于长沙城市粪污处理状况的调查与对策思考》(以下简称《调查》)。吃喝拉撒,每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城区一天会产生多少粪污?随着长沙城市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截至2014年8月,长沙市城区常住人口达389.28万人,《调查》做了一项计算,按照每人每天粪尿排放量0.7L的标准值计算,城区每天粪便排放量约为2184吨。
这些粪便是如何处理的?《调查》指出全市普遍采用的是三级化粪池。从事化粪池清理工作十余年的李景说,这其中有个误区,很多人认为粪便进入化粪池就会被化掉,实际上“粪便进入化粪池后,经过三次净化、沉淀发酵后,水会通过地下管网流走,剩下的沉淀物(40%左右)就需要掏粪工来清理。”根据《调查》的初步估算,这些便便沉淀物的处理率不到60%。
目前,长沙各区化粪池清掏专业队伍极为短缺�!兜鞑椤废允荆飨角诨喑鼐�7000个以上。一般而言,小区内的化粪池由物业负责,公共厕所内的化粪池由环卫负责。除了物业聘请的清掏公司,各区清掏专业队伍一般不足10人,所以有的化粪池甚至几年也难得清掏一次,常常出现堵塞时才由清掏组临时“救火”。
《调查》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全市没有专业化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城区清掏出来的粪污无处消纳,只得运往垃圾填埋场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不仅对垃圾场库区造成严重污染,增加了填埋作业难度,而且由于粪污含水率远高于生活垃圾,两者混填极易使垃圾堆体造成滑坡,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实地走访
粪污运到哪?工人说“自己想办法”
1月12日,韶山南路井湾子附近,一辆真空吸粪车停在马路旁,41岁的张师傅爬到车顶,将吸粪管卸下,拖到化粪池上方。
同行的杨师傅拿出一根铁钳,挑开井盖,将一根长铁棍伸进井内,开始搅拌。张师傅将吸粪管伸进井内,随着吸粪车马达轰鸣,吸粪开始了。两位掏粪工都没戴口罩,只是戴着一副手套�!跋肮吡�,不会觉得恶心�!闭攀Ω敌ψ潘�。
对张师傅而言,这个公共厕所是“最简单”的,“路宽,车可以开进来,不在老城区,人少,粪便量不大�!闭攀Ω邓�,“老城区人多,粪便的量也大,那里的公共厕所是最难清理的,我们只能人工掏,装进一个个垃圾袋,再一车车运出去,要搞一个星期�!�
在张师傅看来,掏粪难,不怕。大不了人下去掏�!白钊萌送诽鄣�,就是粪污不知道运到哪里去�!彼�。
记者再三追问清掏出来的粪污运到哪里去,张师傅只是无奈地笑着说,“自己想办法呗。”
从事环卫工作三十余年的张恒英回忆,十多年前,长沙有好几个粪便中转处理中心,“大约在月湖公园一带,河边也有一个,当时有大船,将这些处理后的粪便,甚至运到了汨罗、益阳等地,给菜农做肥料”。
“现在,这些粪便中心都拆掉了�!闭藕阌⑺担岸胰痘喑爻隼吹姆啾悖煞至魇В伺┮膊灰苑辔鄣呐欧懦闪死肺侍�。”
政府应对
收集、运输、处理都要做到位
潇湘晨报长沙讯 便便沉淀物的处理已经引起了长沙市政府的重视。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非常重视,于2014年11月18日批示,“这个问题提出很及时,抓紧研究�!备笔谐ひτ⒔芤蔡岢隽艘�,“建议市城管局专题研究,并结合我市情况,提出对策�!�
“目前,长沙的确没有一个规范的收集处理部门,是一种自发的、不规范的处理�!背ど呈谐枪芫质腥莼肺来ο喙馗涸鹑怂担拔颐钦谧銮捌诘鞑�,与岳麓区环卫局开了多次会议,商量如何来做�!闭馕桓涸鹑吮硎�,粪污的处理与垃圾的处理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收集、运输、处理三大块都要做到位”。
粪污无害化处理,重庆、深圳走在全国前列。这两个城市按照“属地管理”和“谁所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粪污处理设施档案,落实化粪池一处一档案,并将其监控纳入现代化数字城市管理的总体方案。特别是对商业繁荣、人口密集、餐饮业集中地重点区域和地段的粪污处理设施实施红外线监控终端,以区为单位建立红外线及电子检测报警平台,全面掌握已建成粪污处理设施的基本情况。
此外,两个城市都建立了比较大型的城市粪便处理基地。重庆兴建了环保绿化基地,经过三级厌氧、沉淀脱氮、除磷和污泥综合处理利用等10多个核心技术工艺流程,将高浓度的粪水经生物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甚至可直接用于饮用水。
《调查》建议长沙以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加大投入保障力度,试点推广应用新技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滚动新闻记者 赵颖慧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