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新技术不能完全顶替人工,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仍要求我们加强对新兴事物的认识,并将其投入生立中。
建筑产业工人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础,为国家农村发展、城市繁荣、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在建筑工程项目上,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其中大部分为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的技术水平关乎到建筑行业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仍存在无序流动性大、老龄化现象突出技能素质低、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成为建筑业劳动力发展的桎梏,制约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针对国当前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仍存在老龄化现象突出、技能素质低等问题,列出了未来几年整个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相关意见明确了主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工成本的提高,要求建筑工人顺应时代浪潮发展。《指导意见》指出,我们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建筑业基础能力,构建社会化专业分工协作的建筑工人队伍,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建筑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作为五大高危行业,同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每年有大量人员进入其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砌墙机器人、抹灰机器人的出现势必会顶替部分劳动岗位,但在短期来看,人工操作仍是建筑业的一大特点。虽然高新技术不能完全顶替人工,但“亲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仍要求我们加强对新兴事物的认识,并将其投入生产中。之前需要人工剔凿的,现在出现了专业的凿毛机;之前需要人工封堵的,现在出现了专业的封堵机。现在的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新材料、新技术比比皆是,作为建筑业参与者,要加强对建筑工人的培育使其能应对建筑业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落地与实施。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颁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从政治层面要求建筑从业者关心建筑工人培育情况。对建筑工人进行培育,提升其就业能力,缓解技术人才短缺,提高就业质量,改变工人情况。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