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丰宁以北万胜永乡,从山顶向风电场望去,辽阔的田野和连绵的群山尽收眼底,19台银色 “大风车”静静的矗立在滦河支流两侧的山峦上,错落有致、蔚为壮观。由机电公司承建的丰宁关道梁风电场项目已经步入尾声,山巅上的一抹抹纯白,不仅映出了他们的汗水与艰辛,也展现了风电人的豪情与热血。
关道梁风电场项目位于丰宁县境万胜永乡, 这里地处高原,风能资源丰富 ,非常适合风电项目的开发和风能利用。风电场装机规模达48兆瓦,主要包括2.5兆瓦风机19台,其中机电公司主要承建风电场内19台套风机、机组箱变、风电场土建、道路及35千伏集电线路工程的施工。
大山深处的道路
山高路远,崎岖难行。 关道梁风电场地处大山深处,自然条件恶劣、地形结构复杂,各项基础设施极不完善,所以项目刚进场时,修建临时进场道路就成为项目部的首要难题。山体两侧经常是悬崖沟壑并存,修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为尽早完成道路修筑,不耽误后续施工计划,道路测量人员手持定位仪器、肩背打桩工具,在烈日下徒步翻山越岭,匍匐穿越荆棘丛生的山林,满身污泥,汗如雨下,在山间留下了一道道被汗水印透的足迹。定位、打桩、做标记,周而复始,一条通向风场的光明之路就这样在他们的手中慢慢诞生,为后续工程拿下了头彩。
与雷雨作伴的日子
雨后初霁,雾绕山间。如此诗情画意的诗句,对于风场来说却不是那么美好。由于风场位于山坡之上,混凝土运输距离长,进入雨季后阵雨雷电天气频繁,山顶云雾缭绕,能见度较低,存在安全隐患,如何确保混凝土浇筑正常施工就成了项目部在雨季的施工重点。针对夏季雷雨天气频繁的情况,项目部一方面设立72小时天气预报黑板,由管理人员兼职天气预报员每日更新最近天气情况。另一方面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部署,做好施工现场排水、基坑边坡变形监测等工作,对道路坡度进行修整,沿线排水沟进行清理,确保雨水排放畅通。此外,由于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项目部人员在中午根本没有时间回来吃饭,只能让后勤人员轮班送饭,大家在山上草草吃一口,就继续牢牢坚守在施工现场第一线。
寒冬冷夜中的坚守
鹅毛大雪,滴水成冰。光道梁风场位于高原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至零下40℃,大雪、大风时断时续。去年九月份,业主方面突然提出加快施工进度,要求年底之前必须完成所有风机吊装工作。军令如山,为满足业主方要求,项目部在现场部署专人全天观测风速大小,时刻关注天气预报,一旦风速具备吊装条件,便立刻起钩吊装。经过长期观测,项目部发现风速往往在夜间才相对减弱、稳定,因此夜间施工不可避免。为确保夜间施工安全,项目部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规划与安全技术交底,同时展开了两个施工作业面,项目部全员来到现场加入两支队伍,不分昼夜的进行施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拂晓未至,山上的冰雪寒气逼人,刺骨的寒风如穿透了人们厚厚的棉衣。面对如此恶劣的施工环境,没有人想要有退缩。他们不畏艰苦,奋勇向前,顶着零下40℃的严寒,仅仅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19台风机的吊装,提前达成了业主要求,赢得了业主由衷的肯定和赞扬。
山至高处人为峰,海到尽头天是岸。现在丰宁关道梁项目已经顺利竣工,即将进入并网发电阶段。回想起那段和风霜为伍,与大地做伴的日子,他们用朴实的话语,坚实的行动,亲手将荒山变美景,风能变电能。望着一座座风机拔地而起,他们并没有停止拼搏的步伐,不骄不躁,兢兢业业,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