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网络安全非常重视,明确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作为国内专注于保密与非密领域的分级保护、等级保护、业务连续性安全和大数据安全产品解决方案与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的领军企业,国联易安技术专家团队针对2023年的网络安全,提出“五大前瞻”预测:
前瞻预测一 : “ 订阅模式”泛起 ,安全访问服务边缘 增速 。
众多权威专业机构调查显示,未来几年网络犯罪成本、组织的网络安全支出和网络安全市场规模都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Gartner预测,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全球SASE支出将以3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远远超过全球在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支出。2022年,全球SASE支出将达到68亿美元,到2023年将增长到91亿美元。
Gartner表示,其预测的一个关键假设是企业更愿意使用“订阅模式”而不是永久许可证来支付SASE。到2025年,全球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支出将达到147亿美元。
前瞻预测二 : 受益“弹性” 、 “自我修复” ,端点安全 兴起 。
预计到2026年,全球端点安全市场将从2021年的174亿美元增至31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3%。Frost&Sullivan最新的端点安全预测,反映了对“弹性端点”保护平台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平台可以抵御多重攻击并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预测潜在的破坏尝试。
此外,“自我修复”端点是推动端点安全市场增长的催化剂。然而,根据Tanium的一项调查,55%的网络安全专业人士估计,超过75%的端点攻击无法通过他们当前的系统来阻止。
前瞻预测三 : “ 软件” 、 “ 安全”即服务 ,SaaS化能力 提速 。
伴随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云上安全能力成为了上云客户的刚需。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国资云的安全是最终用户云建设过程中最关切的一环。
在此背景下,云安全市场必将快速发展。作为网络安全厂商需要积极应对软件化即服务、安全即服务的趋势,提升其产品的虚拟化、云化、SaaS化能力,抓住下一个五年网络安全市场的大发展机遇期。
前瞻预测四 : 简化“技术堆栈” , 安全服务“放量增大”。
虽然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与之同时政企业务风险增加,但网络安全市场作为政策合规和行业监管的重点,所以是少数“反脆弱性商机”之一。
麦肯锡预测,鉴于勒索软件攻击和社会工程攻击呈指数级增长,组织将更多地依赖服务提供商,85%的中小型企业将在网络安全方面投入更多。麦肯锡还预测,预计到2025年企业支付给安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费用将高达1015亿美元,以获取外部专业知识来简化复杂的网络安全“技术堆栈”。
全球网络安全软件、服务和系统市场预计将从2022年的2402.7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453.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5%。
前瞻预测五 : 数字经济“全面扩展” , 数字安全新赛道增加 。
数字化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行业正在超越传统网络安全范畴,升格为数字安全。统计资料显示,2021年至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由8.16万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4万亿元人民币,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
智库发布《2021中国政企数字化网络安全研究报告》。其中报告提到,随着信息产业不断升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将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针对新技术的网络风险、威胁也将随之出现。应对云安全、数据安全、5G安全、IPV6安全、车联网、物联网安全等领域的网络安全需求,以上网络安全安全厂商正在超越传统安全产品阵营,进入新的数字安全赛道。
毋庸置疑,数字经济业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并将开启人类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安全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三法一条例” 堪称 是保障网络、数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个人信息安全的“强心剂” 、 “定心丸”,为做好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国联易安总经理门嘉平博士表示 。
关于国联易安
北京国联易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原北京智恒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联易安”,成立于2006年,拥有“国联易安”和“智恒联盟”两个品牌,是国内专注于保密与非密领域的分级保护、等级保护、业务连续性安全和大数据安全产品解决方案与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的领军企业。公司多项安全技术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并且在政府、金融、保密、电信运营商、军队军工、大中型企业、能源、教育、医疗电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国联易安除研发生产专业安全产品外,还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检测与防护方案专家咨询、源代码安全评估、安全运维值守、智能终端安全评估、安全渗透测试、专业安全培训等专业安全服务。
有关国联易安详情,敬请浏览公司官网: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