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崔,大概几点回来?等你一起吃年夜饭”。
“7点前吧,我们现在准备去线路上巡视,忙完就回来”。
这是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南昌维管处南昌维管段向塘西供电车间一对平凡的夫妻-副工长崔金豹和车间技术员王艳菊除夕夜的对话。平淡无奇的言语却不由地让人心生感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俩都记不清说过多少同样的话,即便是举国团圆、万家灯火的时刻。
崔金豹和王艳菊所在的向塘西供电车间成立17年以来,一直担负着南昌向塘西铁路枢纽的供电安全任务。这个具有近百年历史的特等老站,处在沪昆、京九、向莆铁路交叉地带,八个大型场站纵横交错、相互串联。春运期间,每天有400多趟列车在这里编组发车,每一根线索都牵动着大家的神经。
“遵章守纪、珍爱生命、标准作业、确保畅通!”1月22日,大年初二凌晨4点30分,夜色如墨、细雨纷飞,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味道。此刻,当大家还在梦中沉睡,而车间院内早已人影闪动,一个个年轻小伙子精神抖擞,随着嘹亮的口号声整装待发。“今天的任务是上网检查向塘西五场至七场接触网设备,最近气温变化大,设备参数将发生变化,大家一定要认真检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小问题,确保设备标准和安全,都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异口同声地回答之中,大家习惯性地摸了摸身上的装备器具。行内人都知道,铁路供电专业每天都要和高空、高压、高速,这个“三高”打交道。崔金豹作为工作领导人,每次上线作业,都会一遍又一遍叮嘱大家。而“安全标准”也成了他的工作座右铭。
“今天的工作是防雷接地专项排查整治,大家穿戴好装备准备好仪器,先对避雷器接地进行检测……”。三个小时后,王艳菊来到了距离崔金豹两公里处的向西变电所。作为一名变电技术员,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铁路供电的“心脏”—变电所安全运行。春节期间,王艳菊像个陀螺一样,每天奔波于车间内的12个变电所亭,巡视、检测在各类台账上留下了50余次工作记录。“我们俩最近的时候,相距不超过五十米的距离,但却不能大声呼唤,只有默默地祝福……”王艳菊告诉我们,虽然夫妻俩在同一个车间,但好几天难得见上一次,因为对工作责任、行业规章的敬畏,虽然近在咫尺,却只能“平行”坚守。
时间的指针在有序的春运中悄然划过!1月26日,大年初五7点30分,南昌的清晨风雨交加,远处赣江畔上依然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新一年的开工“信号”。“老表,您家这个闲置菜棚已经很不扎实了,如果遇到大风天气会直接被吹到铁路线上,我们帮您一起拆除掉吧……”。崔金豹告诉我们:“排查处理路外安全隐患,也是工区的重要任务,这个工作不像在线路上作业,要学会作思想工作,要多和老乡沟通交流,为此还学会了当地的方言”�;鸪岛涿�,一处问题解决完毕、拍照备案后,他又带着大家赶往了下一处巡视地点。长期的户外作业让这个曾经的白净小伙,变成了面庞黝黑的中年汉子。而在漫天的雨雾之中,他和他的队伍一路疾行,成为铁路沿线是一道特殊的风景。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更多是一年到头难得的闲暇和温馨。而这个时候却是崔金豹和王艳菊最紧张忙碌的时候。2023年春运期间,向塘西供电车间累计巡视检修线路862条公里,确保了10000余趟列车安全运行。这不仅仅是一组数据,更映照了中铁电化运管人“成于信、立于品”的行业担当。向塘西虽是小地方却是大枢纽,夫妻俩2006年入职,十七年来相识相爱、相濡以沫,人生的轨迹早已和漫长的铁路线交汇融合。在铁路线上,像崔金豹和王艳菊这样的一线中铁员工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勤勉奋斗、跋山涉水、无怨无悔,骨子里流动着中国中铁的文化血液,他们的青春和梦想在企业徽章之上闪闪发光。
2月15日,2023年春运圆满收官,此刻他们虽然归心似箭,作为中铁电化运管人,但依然选择加入复工复产的队列,整装待发。(李晋 李亚文)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