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比亚迪在河南开封举行“宋LDM-i及2025款宋PLUSDM-i”上市发布会。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SUV正式亮相,共推出5个版本,官方指导价13.58-17.58万元,入门即豪华。本次发布会开创SUV油耗3时代,用技术实力刷新SUV油耗史,为SUV车型树立了新的油耗和续航标杆。此举彰显了比亚迪推动技术普惠,持续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变革的决心。
技术为王,品质向上 两个月前,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重磅发布,再一次改写全球汽车能耗史,引发全网热议和大量自发实测。正如比亚迪执行副总裁、乘用车COO何志奇在发布会上所说:“好的产品和技术天然自带流量,我们的技术,就是最大的网红,我们的参数,就是最好的金句!”比亚迪始终坚信优秀的产品和技术自带吸引力,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竞争力。从刀片电池、DM技术,到易四方、云辇、璇玑架构,这些比亚迪全球首创的颠覆性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极致的体验。正是通过对技术的执着与投入,才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技术创新是内核,品质则是比亚迪不懈的追求。真金不怕火炼,比亚迪的顶流技术也不怕检验。何志奇介绍了比亚迪严苛的试验标准并表示“比亚迪拥有100多个专业的检测实验室,投入超100亿,具有4000多项检测能力”。这些措施确保了每一辆比亚迪汽车在安全和性能方面都能达到了卓越水平。更令人瞩目的是,比亚迪正在建设全球首批全地形的专业赛车场,旨在用更严苛的标准检验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续写传奇,造更懂国人的SUV乘着新能源的浪潮,中国品牌在SUV市场的份额正快速攀升,2023年这一数据已经突破55%。此次发布的宋LDM-i与2025款宋PLUSDM-i,正是比亚迪结合先进技术与中国消费者需求,精心打造的高品质车型。截止目前,比亚迪宋家族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260万台,新成员的加入必将续写这一传奇。
中国目前是世界 SUV第一大消费国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都远高于其他市场,可以说,SUV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必争顶流。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乘用车COO何志奇坦言:十几年前,中国品牌SUV还不是市场的主流,哈弗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从2013年到2021年,哈弗H6连续九年拿下SUV市场销量冠军。“长城以一己之力守住了中国SUV的长城。”
过去,中国A级轿车销量榜一直被合资占据,直到以吉利、长安、广汽、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进场后,市场的格局才逐渐被改写。同样中国的 SUV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被合资品牌垄断。
其中,宋PLUSDM-i作为全球首款宽体超混SUV,基于海洋美学设计理念,时尚又精致的外观,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其宽敞舒适的车内空间和高效节能的混动系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宋LDM-i则是王朝全新中级SUV,大气龙颜、豪华典范!新车基于新一代插混整车平台打造,满足最新版C-NCAP五星安全标准,全方位引领中级SUV新趋势,产品硬实力完胜主流合资燃油车,重新定义了中级SUV价值标杆。比亚迪宋家族的两款新车搭载多项高端配置,集安全、智能、舒适、高颜值于一身,不仅丰富了比亚迪的产品矩阵,更将巩固宋家族在SUV市场的领先地位,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环保、节能的出行选择,推动中国SUV市场进入新时代。
在此消彼长之下,几个主要的中国汽车品牌,势头都不错,其中奇瑞长安、吉利、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增长,表现尤为突出!随着更多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业务上,持续的投入和发力,再加上国人对中国品牌的产品越来越认可我们有理由相信,整个中国汽车品牌将会持续向上!在这个上升势头下,中国品牌SUV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2023年,中国品牌在SUV的市占率高达 55.4%!,在SUV销量排行前五的车型中,有4个是中国品牌,中国品牌的 SUV成为了市场上名副其实的顶流!所以我相信,中国品牌更懂中国人的需求,也只有中国品牌,能造出我们中国人想要的 SUV,让我们为所有中国品牌鼓掌!
突破革新,引领行业持续向上 此次宋LDM-i与宋PLUSDM-i的发布,将进一步加速汽车市场油转电的进程。比亚迪的每一次突破都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革新,更是对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在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的当下,比亚迪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正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向一个新高度,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新活力,助推新能源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新能源市场,随着奇瑞、长安、吉利、比亚迪等一众中国汽车品牌的持续发力,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产品也是愈发的认可。相信通过中国企业的共同发力与相互促进,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向上发展的势头也会得到长久的延续。中国汽车品牌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所有大家都拥有了过硬的技术和宽广的胸襟,中国汽车品牌才能真正保持持续且强有力的发展。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