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暖风拂面。4月2日10时,在京广线孝感至祝家湾区段1143公里处,1架无人机准备起飞,武汉桥工段防洪技术人员要利用无人机影像功能拍摄该段线路全景图片,为抢占防洪备汛先机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防洪,科学减灾。今年4月15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入汛。武汉桥工段管内京广、武九、汉宜等6条干线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周边山川湖泊众多,沿线有大小水库50座、行洪桥梁30座、Ⅱ级防洪点9处、Ⅲ级防洪点135处。铁路部门超前防范、实时追踪、院企共建,为即将到来的汛期筑牢“智慧堤坝”,打好防汛抗洪主动仗。
无人机低空显威力
4月7日9时,武汉桥工段防洪办技术人员通过铁管通防洪管理平台上传的现场图片信息,对照3D建模图及VR全景图,分析研判不同时段设备的阶段变化和风险等级,重新调整防洪抗汛的“一点一案”。
在汛期来临前,该段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不断夯实防洪备汛安全基础。他们使用无人机影像、3D建模等技术手段勘察管内地形地势、汇水区域、地表径流和周边环境变化,用奥维卫星地图辅助定位孝感、咸宁、阳新等地43处临近铁路线路的小型水库位置;利用CC建模软件对行洪桥、隧道口、高陡边坡地段进行影像建模,精准计算高程,补充关键地质数据。截至目前,该段共完成23处7.22平方公里3D建模和841个可视化VR全景图,通过“科技+”手段,不断完善防洪电子信息备案。
自然灾害不可控,行车事故不能出,重大风险防得住。该段充分利用铁路综合巡检车、无人机高空巡视、铁管通防洪管理平台等科技手段,及时分析环境变化,研判隧道口山体冲沟汇水、边坡溜坍、挖山修路等因环境变化导致的水害类型、规模和风险程度,逐一制定防洪隐患防范及处置措施,做到分类施策、分级防控,不断强化防洪的信息化管理。
科技加持,有力地助推了汛前防洪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今年以来,该段完成隐患排查1029公里,累计排查发现并消除各类隐患210余处。
观云追雨掌握一手信息
“未来3日,管内将有强降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4月9日8时,武汉桥工段纸坊线路车间防洪主管刘伟收到湖北省气象服务信息,他当即通知相关班组及时做好启动防洪预警响应准备。
该段融合路内外专业气象服务互联网平台、卫星云图、雷达图等,观云追雨监控管内雨情动向,实时捕捉云层动态、降水分布等关键信息。同时,他们在沿线设置55个雨量观测点,实时监测收集雨量值,通过通信网络实时传输至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监测报警系统,掌握第一手降雨信息,通过“慧眼”识别险情。
为保持与地方防洪防汛工作同频共振,实现气象信息共用、服务产品共享、灾害天气联防、科技联合攻关,该段主动与地方水利湖泊、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和防洪防汛指挥部联系对接,统筹运用重点区域水位实时监测、防灾减灾安全监控、防洪应急处置等地方直属信息平台,实时传递安全信息、发布指示要求,并与地方水利水务专家开展常态化防汛会商,为做好防洪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和救援保障。
今年以来,该段共收集雨量观测数据3800余条,接警出巡29次,与18家地方防洪相关部门建立了联系机制,实现了管内线路气象观测、雨量监测、路地联动全覆盖。
院企共建保证桥隧“健康”
“有了这个装置,即便河流上游遭遇短时强暴雨,我们也能精准判定行洪桥的实际状态,快速处置。”4月8日10时,看到在武汉桥工段管内武九线石田河铁路桥试点安装的行洪桥水位报警装置,武昌桥隧车间防洪主管陈顺义欣喜地说。
去年汛期,石田河铁路桥一度达到警戒水位,为确保防洪安全,该段看守人员每半小时下到墩台观察并记录一次过洪水位。今年,该段联合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行洪桥水位报警装置,作业人员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及时掌握水位高度变化和过洪实时流速,即便是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水库开闸泄洪的关键时期,各大行洪桥的关键信息也能做到全盘掌握。
3月29日,在武九线盛洪卿隧道出口处,该段防洪办防洪主管徐龙斌会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将无人机遥感探测采集的数据导入“落石运动模拟分析”软件,模拟隧道口高位崩塌落石轨迹、冲击能量、弹跳高度等,形成落石轨迹动态图,分析危石落点的概率和影响范围,精准制订防洪隐患应对预案。
针对复杂多变的防洪隐患处所,该段主动联系专业科研院所,积极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工作,有效推动三维仿真立体预警、灾害模拟模型构建的技术研发,发挥专业互补优势。院企共建,极大地提升了防洪防汛的科学决策水平。
今年以来,该段共开展防洪风险评估13次,软件模拟灾害过程4处,制订防洪预抢、技改、复旧整治方案12个。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