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由出租车司机大罢工引发的“专车”合法与否大战中,“专车”犹如一个无辜的新人,在出租车老大哥面前扮演着万恶不赦的“罪人”角色。随之而来的,是“专车”频频遭遇叫停红灯:截至1月9日,全国10个城市宣布“专车”属非法运营,�?罱鸲畲�3千元到10万元不等。
“专车”以其“到门预约接送,服务中高端用户”的清晰定位和“乘客自选车型”的定制化服务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原出租车市场的一部分领地,成为交通领域中出租车的有益补充。相比封闭的出租车,开放的“专车”优势更加明显:服务更加优质,可免费为乘客提供矿泉水、充电器等;在全国出租车存在缺口的当下,补充了市场短缺;提供的商务代驾等服务,满足了市场差异化的需要。
尽管在很多地区,“专车”在被认定为“黑车”后,人们对其“黑车”的帽子打抱不平。但挨打终归有原因�!白ǔ怠痹诼懔讼颜叱鲂懈鲂曰枨蟮耐保脖┞冻鲋疃嗖豢苫乇艿奈侍猓�
首先,监管空白。目前,针对“专车”打车软件的管理部门及法律条文尚不清晰。从司机资质到车辆安全性能,关系到乘车者人身安全的每一个环节都缺少相应的管理与规范。
第二,越界经营。正常情况下,租赁企业可以给租用者提供车辆供租用者驾驶。但是,当下很多“专车”司机既提供车辆又提供驾驶服务,已属“越界”范畴,即交通部门所说的非法运营行为。
最后,一旦发生事故,事故责任难以认定。为了规避风险及交管部门的查处,部分打车软件公司“建议”私家车主挂靠第三方汽车租赁公司,与其直接签订合同。这种做法对私家车的“私”属性进行了漂白。但由于私家车主和租赁公司的合同关系松散,既缺少正规的劳动雇佣合同,也缺少各种保险,更谈不上管理。一旦出现事故,解决纠纷只能依靠“良心”,乘车人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傲娇”的“专车”如何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豪的”?“专车”当下的诸多弊病已给出了答案:建立完善、合理的监管体系!运用这套监管体系,司机的资质可以得到审核,订单的服务质量可以得到监督,黑车能够被打击,拒载数得以减少……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耙匀宋�、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苯煌ú恳讯浴白ǔ怠钡奈蠢捶⒄怪该髁朔较��!白ǔ怠钡某鱿植唤雎懔耸谐⌒枨螅晌贡拼吵鲎獬敌幸蹈母锏囊桓鲋破鳌V卫硐颜叩阍薜摹白ǔ怠�,宜疏不宜堵。在“专车”成长的过程中,亟待法律、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既打消公众疑虑,又可使司机安心挣钱,万万不可被“一停了之”。(曹淼)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