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举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综合改革成果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导了深圳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强险”)。
对于深圳而言,这份“绿色保单”到底意味着什么?深圳又该如何探索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深圳模式”?在“深圳经验”的探路过程中,头部险企又如何扮演好角色?国内环保监测行业龙头企业先河环保与平安智慧城市的战略合作协议极可能会揭晓答案。
“绿色”环强险,守护绿水青山
根据要求,强制要求相关环境高环境风险企业参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作为交强险外的再一个强制险品种,在强制投保范围的高环境风险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投保,对应保未保企业依照《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相关规定,对于拒不投保或续保的,处保险费三倍罚款。
目前,全国三十多个省市都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缺乏立法支持,没有普遍强制性,保险产品不能完全匹配企业风险与保障需求,赔付率不高,导致企业投保不积极,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工作整体上进展缓慢,保险规模偏小,环境管理和风险防控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深圳是国家环保部确定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城市之一,2018年9月就已开始环强险试点工作,但试点版本的环强险存在保障内容不统一、责任设定不合理、费率制定不科学、风险防控服务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涉污企业的投保意愿。
据悉,全面创新设计的深圳市统一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产品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增加了应急责任补充费用风险保障,为实际应急场景中可能发生操作不当或应对错误导致的二次污染事故提供风险保障,将一般突发环境事故造成的损害纳入保障范围,风险保障更全面;改变了传统环责险“一刀切”的定价模式,将浮动费率与企业自身污染情况挂钩,产品纯风险损失率的测算以深圳企业过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数据为基础,参考了全国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数据及外部环境事件数据、生态环境部重大环境事件和较大环境事件的件数,以及全国发放排放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数。平均费率较过往产品下降超过三成。
“生态大脑”,建设智慧环保体系
另据了解,深圳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综合改革有四个方面特点:一是突出强制性,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写入《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是目前全国唯一通过立法确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城市。二是突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风险预防功能。三是突出保障性,创新设计了全市统一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产品,全方位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四是突出系统性,与现行的排污许可管理、重点排污单位管理、应急预案管理等环境管理制度进行衔接,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公益诉讼等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衔接。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完善配套制度和标准规范,探索构建综合、立体、系统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助力企业污染治理和风险防控,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同时,还将对此次改革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的“深圳方案”。
从长远发展来看,环保责任是一种生态体系,光在产品上突破创新因地制宜依然不够。此时,借助平台力量的赋能,也就呼之欲出。
随着“环强险”等政策层面的推进,未来五年,智慧环保的潜在市场投资规模将会持续增加。从市场投资需求来看,如果未来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334个地级行政区、2800多个区县都推行建设智慧环保体系的话,加上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投资,我国智慧环保市场的投资规模必将十分宏大。
绿色税制是加速绿色经济转型的具体动作,作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的先河环保也瞄准机遇,近日与平安智慧城市签署合作协议,提前布局。有关人士分析到,此次双方合作除了建设环保智慧城市,助力“双碳”等目标达成外,环强险将是双方合作的一步重要布棋。从环保监测行业各家企业数据资历来说,先河环保在环境监测领域已经持续深耕25年,存储迭代了25年之久的环保大数据早已经领先行业,加之平安在保险行业及智慧城市板块的布局积累,都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壁垒。共同推动信息技术与环境治理的深度融合及创新发展,持续把握绿色经济升级的红利效应。
(新媒体责编:zpl05)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