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二十二冶江苏公司施工建设的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阜阳)项目,该项目位于阜阳市王店镇颍淮大道西侧、合肥大道南侧,用地面积约为231亩,按照设计方案,总建筑面积约20.1万平方米,包括传染病综合楼、呼吸道传染病大楼、内科大楼、外科大楼、门诊大楼、急诊大楼及配套设施等,设置传染病床位数600张,综合床位数860张。全部工程预计2024年8月交付使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将此工程以创“鲁班奖”为质量控制目标。给该项目建设带来严峻挑战。为积极推动施工建设,二十二冶江苏公司阜阳项目团队根据公司党委提出了“学习型、实干型、关爱型、开放型”“四型”支部建设,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展示出了支部和党员的“两个作用”,吹响了“开局即决战,起跑即冲刺”的项目高质量建设。
打造学习型党支部
阜阳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以“书香项目”和“技能比武”持续夯实职工的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把强化学习作为保持党员和团员青年先进性的重要支撑,往实用性、精细化层面深入学,提升职工综合素质。
以“书香项目”为载体,项目部组织职工开展“人人上讲台”“经验交流分享会”“基建大咖来找茬”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对阜阳临床中心项目等基本知识点和可能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全方位学习,点、线、面结合织牢职工基础知识,实现固基强根,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以“技能比武”为载体,持续性开展测量、试验、CAD等技能比武,做到老员工间比武竞技,新老员工间技能传、帮、带,同步提升岗位技能,一体化打造专业技能过硬、配合高效无间隙的基建队伍。通过打造学习型党支部,鼓励职工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强化主动担责、出色完成任务的能力。
打造实干型党支部
走进阜阳临床中心项目,智慧化建设的气息扑面而来,实名制系统、项目建设物资自动过磅系统等的智慧管理映入眼帘。党支部强调创新技术在建设中以及行业竞争中的作用是关键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是当下环境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探索、实践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引进、应用前沿的创新科技,实现了强体魄,为争先提供磅礴动力。
智能过磅系统创新运用为勤俭办企拓宽新领域。项目通过用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实现磅房称重自动化、智能化,让材料运输车辆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可靠的完成整个称重流程,管理人员可在远程可对称重数据进行监控、查询、统计、打印等,降低人员成本。此外,该项目的钢筋加工、人员管理均进行创新探索,做到了在推进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工地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
打造关爱型党支部
“争先”党支部红旗插在工地上。二十二冶江苏公司阜阳项目把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融入现场生产履约攻坚当中,做到党员冲锋在施工一线,党员带领团员青年攻坚克难,以红色力量、青春力量推动该苍昭高速公路项目平安、高效、优质建设。
党员挺身艰苦困难一线。前些日子,连续40度的高温天气,眼看总进度计划吃紧,党支部一面组织党、团员深入一线,进行“抢工期、保节点”,一面在基坑内设置遮阳棚、工地上增加6个茶水供应点,还多次把西瓜、饮料等送到班组作业工人手中。
8月30日,在欢迎2022届新员工会上,党支部进行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思想教育,结合近期CCTV(4)播出的“大国钢铁”,关爱新兴力量的政治思想,随即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并殷切期望他们在项目建设中学习进步,脚踏实地,打好基础,逐步实现人生价值。
打造开发型党支部
皖北区域项目党支部把开发营造作为团队凝聚力建设的关键,通过党支部联建联动、特色主题活动、创优创奖等多途径、多方式,由内而外激发党员、团员青年动力,建设攻坚知名度高、生命力旺盛、能够独当一面及解决难题的团队。做到“1+1>2”的合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赋予项目党支部开放活力,先后与《建筑时报》、《颍州晚报》等媒体开展工作联系,今年先后发表50余篇纸媒、网媒新闻,挖掘工程建设中的亮点,讲好二十二冶故事,谱写江苏公司篇章,为企业宣传市场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发挥了作用。
据了解,中国二十二冶江苏公司皖北区域项目在“四型”党支部的引领下,阜阳医院项目经过为期不到四个月的攻坚,地下基础施工正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中,累计完成92000米桩基、40万立方米土方、浇筑商品砼8700余立方米,各种规格地钢材进场近3000吨,已形成工程实体2650吨,盘扣脚手架300余吨,项目形象每日在“翻新”,诊疗中心外科楼绑筏板开始砼浇筑,感染中心主楼在筏板施工完成后进入盘扣脚手脚搭设,整个工地出现热火朝天地大干局面。该区域党支部将持续以打造“四型”党支部为根本,发挥党员红色先锋的力量,带领广大中建团员青年蓝色力量,投身到项目建设热潮当中,化风险、解难题,推动项目高质量履约。
刘德含 董智心
(新媒体责编:pl202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