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辅导发现,很多时候,孩子明明读了一些书,又好像没有读。一本书读不进,读不懂,不爱读,读了也不会用,读了也不会说。督促到最后,孩子既没玩好,也没学好。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攻克各种“阅读难题”,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习惯呢?猿辅导今天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阅读可以建立孩子牢固的语言基础,并且奠定了孩子对世界丰富的感受,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的一贯观点。孩子的语言是分年龄段来发展推进的,两岁是词汇爆发时期,四岁是对音韵感觉最敏感的时期,六岁时孩子的语言能力跟成人已经没有太大分别了,但猿辅导认为,并非所有孩子都能按时发展到这一步。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沟通,很少听到故事的孩子,他的语言发展很大概率是迟缓的,这就会出现,表达能力差、性格封闭、孤僻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猿辅导建议,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一起阅读,建立孩子牢固的语言基础。同时,读书可以奠定孩子对世界丰富的感受,进而促进表达。而培养孩子的感受应该从小做起。4岁,在孩子的音乐感、音韵感最强的时候,最好读童诗、儿歌这类带有音韵性的文字,孩子在韵律之中就能慢慢了解“情感”是什么。长大后多多旅行,出去走走,让孩子在与自然亲近的过程中“直接感受”,而丰富的感受正是写作的基础。会说、会感受,才真正会写,这才是孩子阅读的意义。
现如今,大家都在谈“深度阅读”,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深度阅读”到底是什么?孩子是否需要“深度阅读”?中国童话大师萧袤老师认为“深度阅读”就是“反复阅读”,孩子要“有选择性的深度阅读”。
孩子随便翻翻书,不愿意细读,甚至读书不到3分钟,有时候不一定是错的。这首先要看孩子读的书是否值得深度阅读。猿辅导认为,有些书天生就只适合粗略一读,随便翻一翻就好。但是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名著适合反复研读,面对这样的书,才应该要求孩子“深度阅读”。在选对适合的书后,深度阅读要求我们“反复研读”并且“边读边写”。
反复研读,在不同人生阶段引发不同的思考,这便是“深度阅读”的核心。同时,猿辅导建议,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做旁注、做点评,长短不限,读后感也是很好的选择。这样的阅读能够直接指向“写作”,孩子的写作能力会有明显进步。所以说,“找到对的书”“反复研读”“边读边写”,这不仅能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能力,更是将孩子的阅读与写作直接挂钩的桥梁。
毛姆说过: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阅读并不能直接告诉我们如何考试、如何生活,但它能让我们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阅读不是学生的专属,而是一件贯彻终生的事情。在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日期里,猿辅导也期待与你一起,用阅读装点生活,用思考建筑世界。
(新媒体责编:pl202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