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谓无聊的‘家’,是我们想回却回不去,梦寐以求的地方。”这句在网络上流行的话语道尽了无数人的心声。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这些缓慢增长的时间对有些人来说是日复一日宅在家中的“无聊”,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日益增加越发浓重的“思念”。
“我来”,他是不知疲倦的冲锋者。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作为客八分公司第八车队的团组织负责人,宋冬琳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坚守在车队,从初一接到任务起就未曾休息一日。春节期间,他积极协助车队成立专人消毒小组,培训消毒人员,力求将防疫工作做细做实。同时积极协助职工为车队3处运营场站、10条线路、102辆车在末班收车后张贴“消毒标志”,当最后一辆车贴完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
如今,疫情狙击战进入关键时期,宋冬琳在车队以“路路通”为载体设立志愿服务站,大力组织车队团员青年帮助每天进入场站的职工测体温、发放口罩,细心叮嘱各运营车辆开窗通风、对车辆重点部位消毒。同时积极向职工宣传北京市政府下发的“四方责任”并广泛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提醒大家不信谣、不传谣更不得造谣,引导职工相信政府、相信党。
“这是咱的家”,他是心怀社区的有心人。
“顶风冒雪战疫情,坚守岗位保太平;大爱无疆人心暖,朴实话语人称颂。”这是社区党员微信群里他人对宋冬琳的评价。
漆黑的夜幕,厚厚的积雪,宋冬琳已经在寒风之中站了两个小时。原来这是他作为志愿者向社区刘主任主动请缨担下的任务: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检查进出小区人员的出入证,并为他们测量体温和登记信息。为了不耽误事情,宋冬琳安排好车队事务下班后,马不停蹄就赶回了社区,随便吃了点儿东西就到值班点站岗了。“请您注意佩戴口罩!”“现在是特殊时候,您看没急事儿的话就等疫情过去了再探亲吧”,测体温的间隙宋冬琳也不忘叮嘱提醒大家。天气寒冷,为了居民的进出安全,宋冬琳更是不顾冻得通红的双手,在小区易结冰打滑的出入路口“徒手”抛洒融雪剂。面对主任说的“辛苦了”,他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这不是咱家吗。”
“要听奶奶的话”,他是心有牵挂的普通人。
宋冬琳的爱人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新型冠状病毒直属呼吸科的护士,其工作强度更是寻常人难以体会。在接到医院科室报名去支援武汉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工作的关系让夫妻二人往往是聚少离多,家中不满三岁的孩子也只能交由奶奶代为照顾,而本就身体不好的奶奶在照顾正值淘气的孩子的同时还要照顾更年迈的老人。尽管如此,每次通话时老人重复的都是“我们很好,不用担心”。事实上,因为夫妻二人一直加班加点奋斗在各自岗位的一线,接触人员较多,为了更好地保护家里人,他们一直主动跟家里人进行隔离。“今天已经是第24天没见到孩子了……”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他甚至不敢多想孩子,怕自己的那股劲会软下来,“要听奶奶的话”,这是他说得最多的嘱咐。“想到妻子的任务,我觉得自己做这些一点也不辛苦。”宋冬琳说。
春日已经来临,疫情终将过去!宋冬琳所期待的不过是陪年迈的父母散散步,陪可爱的孩子踏踏青,吃一顿迟到的团圆饭......(文并摄/杨兆鹏)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