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著名诗人、音乐创作人黄莽到湖南采风创作,游历了湘西凤凰古城,竹山苗寨,小九寨沟,还有张家界天门山等地,创作了几首古体诗词。
一、夜游凤凰古城
入夜凤凰城,华灯暖月明。
一江清水动,皆是抖衣声。
这首五言绝句以所见,用虚实灵动的手法描绘了夜晚凤凰城景象,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了夜晚凤凰城的美丽景色。一、二句直铺,单刀直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以及环境的氛围。夜幕降临,古城点亮了华灯,给整个城市带来了温暖的氛围。月亮明亮高悬,映衬着照亮的城市,使得夜晚更加明亮。第三句诗中的“一江清水动”引起了作者的注意,它流淌在城市中,发出轻微的声音。这里的“动”字,赋予了江水生命与激情,还有它的灵性。继而第四句“皆是抖衣声”,衔接第三句的“动”字,以“抖”字形象的描写了游人租苗族服饰拍照,跳舞或者走动所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如同江水一样悦耳动听,让人感到一种生活的气息和活力。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作者巧妙的化用,毫无违和之感,在创作中消化古人的经典诗句,为自己所用,并且出新,可谓手法老道。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凤凰城的景象,以及流动的江水所发出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宁静、温暖和神秘的氛围。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夜晚凤凰城的美丽与独特,以及这座城市中流动着的生活气息。
二、夜游凤凰古城
两岸酒家迎,游人桥上行。
迪吧三五处,江水伴歌声。
这首同样写夜色下古城的景象,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作者写到两岸酒家迎接游人,游人在桥上行走的情景,以及江水伴随着歌声流淌的场景,展现了凤凰古城的美丽和热闹。诗中还提到了凤凰古城中有一些迪吧,传出的歌声伴随着江水欢快流淌。诗中的“三五处”具体是实际数字还是虚拟数字不得而知,但这不重要,通过“酒家、游人、迪吧、江水、歌声”一系列的具象事物给整个古城增添了一份活力和动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凤凰古城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在这里尽情享受生活和娱乐的场景。
三、游湖南小九寨沟
飞越千山和万水,走在青石桥上为了谁
只为了今生与你的相会,眼前生生不息的江水
流淌在心上的你,我早已把你写成了诗
说好的约定,却不见誓言的你
无言的风过雨来,那是我无尽的伤悲
四、游湖南小九寨沟
山仁水智远来行,坐听石桥风啸声。
吹乱发型留影酷,谁家妹妹付真情。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山水迷人的景象,语言与时俱进,俏皮而不失天真。起句化用《论语·雍也篇》,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句。“山仁”表达了山的善良和慈爱之意,而“水智”则象征了湖泊的智慧和灵性。这一句讲述了游览山水远道而来,正是被这美妙的山水所吸引。承句写在石桥上静坐聆听风的呼啸声,在石桥上可以俯瞰整个景区的好地方,同时也能感受到风的嘶鸣声。这样的场景恍若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使人沉浸其中,也为继而为转结做好铺垫。转句描述了作者在因为在桥上受到风的吹拂,使发型凌乱不堪,但却更增添了一种酷劲。这里暗示着旅途中的自由和放松,人们不再拘束于外貌的完美,更能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转句最意味深长,表达了在此地或者是这很酷的形象是否能结识的当地妹妹对倾注真挚的情感。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湖南小九寨沟的美景,并融入了游客们的体验和情感。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一段旅行经历的深情表达,以及对于大自然和当代男女对待情爱关系的思考。
五、张家界天门山
静卧千年风水转,高山犹似两狐仙。
远看山洞如明镜,鬼谷灵魂在画圈。
这首七言绝句以张家界天门山为背景,通过描绘风水转动、高山如狐狸的形象,以及神秘莫测的鬼谷子,展示了这座山峰的神秘和灵动之处。起句诗中的“千年”表达了天门山存在已久,而天门山大约每70年站在同一地方,洞口位置是不一样的,这也许就是 人们常说的风水轮流转的道理吧!承句诗人将天门山的形象写出来,两座高山好比两只狐仙静卧,即突出了其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也形象的描述了山的形象。虚实的结合赋予了神秘而超凡的色彩,使读者产生一种向往。转句诗人以远看的角度描绘山洞如明镜的景象,这里的明镜象征着山洞的清澈和透明,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甚至想通过山洞窥得天机,暗示着山洞中隐藏着许多未被发现的奥秘。尾句“鬼谷灵魂在画圈”将山峰与传言中的神秘鬼谷子相联系,展示了天门山深邃的灵性和超越凡尘的境界。这里的画圈象征着神秘而奇妙的力量所创造的界限和规则,又或许是为了封印狐仙。整首诗以天门山“静卧”姿态展开,以静写动,虚实结合,句句不离主题,是典型的写景诗,然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十》:“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观察入微,以细腻的描写,将张家界天门山的壮美、神秘和灵动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