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接近尾声,吉林省辉南县兴德村“三和农场”的有机稻田已是绿意盎然。“从施用有机肥到生物防虫再到监测土壤水源,虽然稻米产量只有周边农民的一半,但亩产收益却能高出几倍。”44岁的村支书国洪义对记者说。
性格腼腆的国洪义说起有机种植来自信健谈了许多,“辉南位于黄金水稻带的核心地带,土是肥沃的火山土,水是森林涌出的矿泉水,日照长、温差大,大米品质没得说。”他说。
2010年,国洪义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当时,全村320多户村民,只有30多户加入了合作社。国洪义2012年担任村支书期间,发现村民种植水稻价格低、粮难卖、收益少等突出问题,“要想带领村民致富,就要把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打造农产品品牌。”他说。
2013年,兴德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吉林省三和农场有限公司入驻,并重新组合成立了国氏绿色有机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品牌农业优势,改种有机大米,通过互联网做电商销售。
“农场的另外两位合伙人都是‘80 后’,种地虽然不如农民,但是更了解城市消费者,能把更多的信息、新理念带到农村。”国洪义说。
施用有机肥、人工除草、生物防虫、“鸭稻共作”……三和农场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500亩稻田进行有机水稻种植。“我们每亩田的总成本近5000元,是周边农民的三倍,产量却只有他们的一半。”国洪义说,“但我们售价高,普通大米每斤卖1.5元左右,每亩纯收益1000元左右,有机大米每斤卖36.8元,每亩纯收益是普通大米的三四倍。”
尽管插秧刚结束,但三和农场预计在今秋上市的30万公斤有机大米大部分已被订购。“客户群主要是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消费者,线上线下销售结合,线上是‘私人订制’模式。通过安装在稻田里、加工厂中的摄像头,客户能够全程监控所认购的稻田。”国洪义说。
多年来的有机种植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村民争相加入合作社。“民以食为天,食以‘绿’为先,我对‘食’字的理解就是人用良心种好米。接下来,通过有机种植增强造血能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子美了,农民富了,乡村才能振兴。”国洪义对未来信心满满。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