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协作高效有序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然而疫情的发生,让本来无缝对接的产业链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堵点,怎么办?来看记者从长三角发回的报道。
在南京江北新区的一间会议室里,新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和安徽滁州来安县的工作人员一起商讨顶山-汊河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规划。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 罗群:目的是把我们未来的产业规划,再到我们整个的运行机制,做到全面部署。
江苏南京江北新区和安徽滁州来安县仅一河之隔,20分钟就能往来两省。依托江北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安徽来安打造了以轨道交通装备为特色的产业园,产业园里仅为江北新区龙头企业中车浦镇做配套的就有125家。然而,疫情发生后,两边的人员往来中断了。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立:比如我们这个车间就有30多个员工居住在安徽汊河,我们也有车间在安徽,我们的员工也过不去,住在安徽的员工也过不来,原来的长三角一体化的通畅现在就变成了不通畅。
跟中车浦镇有同样烦恼的,还有南钢、南汽、扬子石化等企业。而在安徽来安,配套的中小企业更是心急如焚。
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孙建群:我们第一时间复工以后,我们的产品发货发不出去,所有的采购的原材料配件进不来,当时内心是非常着急。
原本无缝对接的产业链,现在却是一损俱损。危机让两地政府迅速走到了一起,共同成立复工复产协调小组,围绕龙头企业,梳理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按照不同行业排序,按照复工急迫程度,开辟物资运输专用通道。与此同时,江北新区还开出了124辆复工专线,解决两地员工通勤问题。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党委书记 程永政:复工复产联动小组机制的建立,使两省政策层面差异造成的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目前,中车浦镇的362家配套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中车的产能也已恢复了90%以上。
人员流动互认,物资运输车辆共保,应急物资互帮,在疫情面前,长三角一体化跑出了加速度。截至2月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复工率已接近99%,区域经济日渐活跃起来了。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