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12日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伤病船员紧急救助处置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船舶请求救助时,对在我国境内港口出现伤病的船员,无论是否属于“四类人员”,均应采取救治措施,必要时转运至口岸所在地相关医疗机构就诊,保障船员及时得到救助。
指导意见提出,中国籍船舶在境外期间,在船船员伤病情况应这样处置:
——中国籍船舶第一时间向航运公司报告,航运公司接报后应当及时报告我海事管理机构,船舶同时可以按程序和相关国际指南申请远程医疗指导。
——船员需要送岸紧急救助的,船舶可向我驻外相关使领馆报告求助,请使领馆根据船上求助需求、船员伤病情况和当地医疗条件,协调当地政府及医疗部门履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国际卫生条例》等规定的国际义务救助伤病船员。航运公司作为责任主体应当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我海事管理机构要督促航运公司按照应急事件处置程序,为伤病船员提供紧急救助所必需的保障。
——若船舶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且沿岸国或港口国拒绝提供紧急救助情况下,由交通运输部及时通报外交部,通过外交渠道敦促外方就近安排伤病船员实施紧急救助;船员可根据《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有关规定向当地港口当局求助。
此外,外国籍船舶在境外期间,在船中国籍船员伤病情况应按如下方式处置:
——海员外派机构接报后,按照“谁派出,谁负责”的原则,应先行向我驻外相关使领馆报告求助,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我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督促海员外派机构按照应急事件处置程序,为伤病船员提供紧急救助所必需的保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交通运输部报告。
——交通运输部在必要时可联系船旗国主管机关协调处理。
指导意见还提出,船员在我国境内港口出现伤病情况的处置方式。
——船舶请求救助时,对在我国境内港口出现伤病的船员,无论是否属于“四类人员”,均应采取救治措施,必要时转运至口岸所在地相关医疗机构就诊,保障船员及时得到救助。在接到船舶救助请求后,所属辖区海上搜救中心应及时掌握船上需救助船员的信息,以及所有在船船员健康状况。相关海事管理机构按程序向海关、边检、地方人民政府(包括卫健部门)报告,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船上是否存在疫情的确认工作,以便在存在疫情情况下,对“四类人员”采取合理的救助处置方式。
——海上搜救中心根据相关应急处置程序做好救助行动的相关协调处理,并配合相关部门按照港口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及时、稳妥对伤病船员进行救助。
——必要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对船员转运和救助过程中的水上交通秩序进行重点维护,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救助工作。
——地方相关部门根据有关情况做好对外国驻华使领馆通报工作。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