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的公交站点融入了当地传统建筑的特点。本报资料片
8月4日,《交通运输部关于公布“十三五”期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名单的通知》(简称《通知》)正式发布,河北省张家口市等50个城市获得创建批准。至此,已有3批共87个城市加入公交都市的创建行列,“公交优先”战略将得到更加全面地贯彻实施。与前两批相比,此次公交都市创建名单涉及城市更多,面向范围更广,监测评估也更加严格。
中小城市加入 成为名单亮点
“十三五”期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名单涉及25个省(区、市),与前两批相比,除涉及部分一线城市外,河南省许昌市、山东省枣庄市、贵州省凯里市等许多中小城市的加入成为名单最大亮点。能够加入名单,证明这些中小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成绩斐然。
截至今年6月,许昌市区公交500米站点覆盖率为100%,公共汽电车进场率为100%,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营比率100%,实现了三个“百分百”。据统计,许昌城市公交年客运量4901万人次,水上公交年客运量32万人次,公共自行车年使用量443万人次,已建立起集地面公交、水上公交、公共自行车、步行“四位一体”的绿色出行体系,绿色出行已成为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
湖北省宜昌市和襄阳市也在这批公交都市创建中榜上有名,其公交发展分别具有“快速、大容量”与“低碳、智慧” 的特点。宜昌BRT线路长23.9公里,设38个车站,系统配车362辆,建设同时兼顾对道路沿线行人、自行车交通改善的提升、沿线停车整治等。襄阳公交自主建设了支持电动公交车、电动物流车、电动乘用车充电的大型综合充电站,还推出了“襄阳出行”App,包括公交车精准查询、出租车呼叫、在线租车等三大功能,受到了广大“公交族”的青睐。
《通知》还明确指出,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配套等方面,为创建城市提供支持。
因地制宜开展主题创建
采用LNG(液化天然气)车辆的枣庄BRT,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枣庄市交通运输局 供图
按照《通知》,各城市应突出创建主题,充分展现自身特点与优势,成为同类型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参考样本。交通运输部将挖掘各地工作亮点,加强对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的宣传交流和经验推广,为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供经验借鉴。
凯里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致力于探索市域公交一体化引领全州公交抱团发展,打造具有凯里城市特色的“公交+”新模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一市十五县”,2010年以前只有凯里市有城市公交。在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自2011年起凯里公交先后在全州除镇远县外14个县开通县域公交。居民只需一张公交IC卡,便能走遍黔东南“一州十四县”。凯里公交打破了行政区域条款分割、公交线网无法融合的传统障碍,实现了管理、技术、人力与运力的资源共享。
在公交都市创建过程中,凯里市将与镇远县实现公交连接,最终完全实现全州“一市十五县”公交一体化。同时继续发展“公交+扶贫”“公交+旅游”“公交+文化”特色模式,打造出与“苗乡侗寨”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公交体系,为全国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同等级城市起示范作用。
除公交一体化外,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也是部分中小城市创建公交都市的特色。目前,枣庄市已基本形成了以BRT快速公交为骨干、城区公交为主体、城际公交为补充、城乡公交为拓展的覆盖全域、换乘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其BRT通车总里程达148.5公里,是全国最长的BRT运行线网。
未来几年,枣庄市将持续加大BRT规划建设力度,形成可通达枣庄各城区的快速公交线路网络,并以快速公交换乘站和公交综合枢纽为核心,基于TOD理念进行用地开发,形成与公交系统相适应的便捷出行环境,从根源上引导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打造具有枣庄特色的公交都市。
助推城市发展 提升群众获得感
对中小城市而言,创建公交都市会给自身带来怎样的机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介绍,“中小城市创建公交都市,有助于形成部—省—市共建公交都市的局面,使城市公交发展能更好地借助部省的政策与资金力量。中小城市现在刚刚开始承受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创建公交都市,有助于提前做好预防和纾解,有效减少问题的严重化。如果创建成功,且成效显著,很容易在同类型城市中产生重要示范效应,有助于提升中小城市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十三五”期第一批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是按照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相关部署,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含自治州、盟首府所在城市)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的重大部署,目的是在“十三五”末建成一批具有特色主题的公交都市城市。吴洪洋表示,中小城市在公交都市创建过程中,将公交发展与城市自身特点紧密结合,探寻与其他城市的不同,通过几年的创建,能够更加突出自身特点与优势,提升城市整体实力。
公交都市创建也为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如公交信息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带来的公交大数据的深度利用、基于大数据的公交系统优化、基于“互联网+”的出行信息服务等,以及新能源车辆使用比例的进一步增长,都有助于促进中小城市公共交通更智慧、更绿色。
中小城市加入公交都市创建行列,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我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更加深入人心、各项工作进展更加深入的体现,表明公交优先更大限度地向更广、更深推进。通过公交都市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吴洪洋说。
原标题:公交都市进行时 中小城市大有可为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