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橙色金刚”在场地内快速运行。
这个“双11”,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华中(武汉)陆运中心多了一支生力军——80台分拣大件邮件、最大可承重100公斤的“橙色金刚”,240台分拣小件、最大可承重10公斤的智能机器人整体亮相。有了这320台邮件处理智能机器人助力,中心每天的邮件处理量增加到70万件。
“这是全国快递行业首个全功能智能机器人项目。”湖北省邮政速递物流邮件处理中心主任黄家会说,“利用科技手段,让邮件分拣更快,让员工操作更简单,体现了智慧物流的理念。”
作业人员使用自动扫描码系统把邮件推上大件机器人。
享有专利技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邮件处理中心维护中心负责人徐越介绍,这些机器人的工作区域被称为智能机器人邮件处理中心,位于华中(武汉)陆运中心北区。邮件处理中心采用立体规划、无线充电、矩阵分布作业方式,实行立体式模块协同作业。场地分三层立体式布局,第三层为小件分拣,第二层为大件分拣,第一层东西两端卸车分离、南北两侧直联装车发运,流程清晰、空间利用率高,单位面积邮件处理量达到行业领先。
在第二层,80台穿着橙色外衣、被称为“橙色金刚”的智能机器人,在锃亮的钢平台上驮着邮件,给自己规划最近路线,感应障碍物后会停止等待,达到相应格口把邮件放下后,又乖乖地回去取邮件。
“没有遥控器,不需要人盯着,别看它个头大,每秒能走2米……”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企发部吴仁杰对“橙色金刚”的特点如数家珍。而在第三层,用来分拣小件的240台小机器人更灵活,每秒可跑3米。
从年初立项开始,吴仁杰就全程参与武汉机器人项目。“双11”期间,他在现场督战。他表示,该项目采用的双交叉带机器人自动分拣设备,是中国邮政享有专利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分拣设备,采用激光制导运动技术,通过自身控制系统与生产作业、网运系统对接,自动识别邮件信息,自动分拣落格、发运。
不仅如此,智能机器人邮件处理中心与2015年建成、拥有德国技术全自动分拣机的南区,通过四条传输设备互联互通、协同作业,是全国唯一集大小件AGV分拣设备、大小件交叉带分拣机为一体的高科技应用处理中心,采用模块化配置,可根据业务量变化分时段启用部分模块独立运行或协调运行,全场处理量每天可超过60万件。
首次试用专门针对无法上机分拣邮件
作为维护中心负责人,徐越不仅参与了智能分拣机器人项目的工艺流程设计,也见证了速递物流行业的发展:“这几年,我们的变化太大了!”
2015年10月,有着全自动分拣设备的华中(武汉)陆运中心(一期)投产试运行后,实现了从手工作业到全皮带机传送邮件的流水线式作业转变,邮件处理中心的处理能力、作业效率全面提升,2015年当年日均封发量同比增长38%,2016年日均封发量同比增长近50%,实现了减员、降本、提效,极大地支持了湖北邮政速递物流的业务快速发展。
但在“双11”高峰期,该中心仍无法满足业务量的爆发式增长。考虑到华中(武汉)陆运中心的区位优势和作用,今年年初,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决定在该中心投入AGV分拣设备,俗称“机器人”,其中大件分拣机器人是首次试点使用——专门针对无法上机分拣的大件、重件邮件。
项目建设期间,速递物流公司领导、企发部总经理到现场查看建设情况,项目负责人万龙更是常驻武汉,湖北省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与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组成项目推进协调小组,深入研究工艺方案,确定建设过程中的每个数据、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操作流程甚至是平台的每个立柱位置等,每周组织施工相关单位召开一次以上的工期计划协调会,统一推进各项工期计划。湖北省分公司工作专班每天还在现场跟工记录、检测、调试、协调。
今年夏天,武汉持续高温,最高温突破40摄氏度,建设场地更似蒸笼。为不影响建设进度,专班人员给场地配置了大功率风扇、解暑饮品,反复跟各厂家沟通,即使在最热的时候,也没有停工一天。湖北省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总经理熊荣几乎是每两天就去现场看一看,要求倒排时间,加快进度。
项目调试期间,湖北省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工程建设负责人孟文东像盯着孩子一样注视着场内每一台机器人的动向,他说:“我们加班加点,抓紧调试,就是为了‘双11’期间我们的机器人能跑起来,显示我们机器人的威力!”
网格化管理应对高峰期流量
为做好衔接工作,华中(武汉)陆运中心严阵以待,在场地布局、流程优化、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黄家会介绍说:“我们从9月就开始进行前期部署,确定了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的劳动作业组织方案和团队竞赛的奖励机制。”
“双11”期间,中心按区域及流程职责进行网格划分,每个网格安排1名管理员负责所在辖区的生产劳动作业组织安排,区域内无论自有员工还是外包人员,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就餐休息,统一由网格管理员指挥调度。
他们还组织网格管理员培训,要求每个网格管理员明确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和人员,同时分南、北两个区域就管理职责进行了三次轮训,力求做到“双11”期间每个网格管理员清楚自己管理的范围,并组织好区域内的生产工作,确保整个生产环节运转顺畅。
同时,该中心研究制定了细致的竞赛方案,范围涉及更广,考核指标更明晰。根据生产班组、网格管理员、外包人员的不同职责,中心制定了三套不同的竞赛方案。生产班组主要以业务量和处理质量为评比依据,网格管理员则侧重考核管理指标。“双11”竞赛评比工作小组制定了《劳动竞赛管理工作评价表》,并明确了专人进行数据收集,评价指标完成情况。
“机器人分拣设备有助于缓解我们中心的处理压力,提高邮政速递物流智能化、信息化生产能力和水平。这几年,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智能生产设备对生产和员工的双重解放,这是趋势。我们不仅要在科技应用上走在前面,更要确保运行管理等各方面都齐头并进,让邮政速递物流的科技应用释放出巨大能量。”黄家会表示。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