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河南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热点舆情事件的回应整体上较上一年更为及时、得当,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共识度有所增强,舆情应对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这是记者从7月9日正式向社会发布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7)》中获悉的。该报告由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郑永扣担任主编,中心常务副主任郑志龙等担任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该报告第五部分“社会治理评价篇”对于2016年河南省社会治理舆情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分析。书中分析,2016年,河南社会治理舆情事件多发,一些热点舆情波动周期较长,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社会秩序,而且也塑造着线上舆论生态,给社会治理主体尤其是政府部门带来了种种挑战与机遇。从时间分布上来看,1月、4月和10月成为河南社会治理舆情事件的高发期;从事件影响的行政层级来看,主要分布在市级与县级层面,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社会治理舆情压力远高于其他地市;从类型分布来看,社会治安、行政执法、教育、交通等领域舆情事件多发。
报告称,2016年,河南省社会治理舆情特点主要表现为:突发事件多发,涉及因素复杂多样;部分舆情事件影响力广泛,舆论压力较大;新兴媒介协作传播,促进舆情快速发酵;传统媒体引导讨论深入,揭露深层次问题等。在舆情处置方面,2016年以来,河南各级政府部门面对突发性社会治理舆情的响应速度显著提升,对舆情早期传播的预警、干预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例如,在“商丘一幼儿园校车与货车相撞 致2死11伤”、“南阳南召县公职人员打死农家乐老板”、“信阳一孤寡失明老人‘吃猪食’度日”等事件上,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回应舆论关切,及时澄清网络不实信息,使官方权威信息占据了舆论主流位置,有效维护了自身形象和公信力。
据报告研究人员统计,在2016年河南省100多起社会治理舆情案例中,政府回应率达到86.3%,将近六成的事件政府首次响应是在事发24小时之内。同2015年河南省发生的热点舆情事件处置情况对比来看,2016年,河南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热点舆情事件的回应整体上更为及时、得当,各级政府部门发出的权威声音有力的消弭了互联网舆论场的杂音,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共识度有所增强,舆情应对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该报告建议,对于河南各级政府部门而言,未来仍应把提高舆情回应实效作为舆情工作的重中之重。回应内容应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关键问题,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自说自话,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此外,要强化社会治理舆情风险预警,提升舆情危机管理水平;线上发布联动线下处置,为优化社会治理提供支持;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等。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